当前位置:找作文 >作文大全 > 正文

观看电影第九区的感想

2022-04-01 12:28:42 17

观看电影第九区的感想图片

《第九区》是尼尔·布罗姆坎普的长片处女作,可以说《第九区》是用非主流的科幻视角来说明解决主流的现实问题。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第九区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九区观后感篇一

正在看《第九区》时,第一个感觉就是——美国人很变态。看完后的感觉就是——美国人太变态了,把外星人的外形丑化不说,连先进的外星飞碟也被丑化为一个无规则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实在是质疑这些所谓美国大片的想象力。外加今天晚上在新闻上看到一条消息:顺得有企业家在智利购买铁矿山,吸引央企加盟。再对比电影里钢筋混凝土化的城市,和所谓的外星先进技术载体——统统是从铁矿中提炼铁在百炼成钢,然后制作成各种构造物的零部件,再与其他的粘合剂组合,最后,世界上出现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飞机、桥……整个城市像摊大饼一样的越来越大,在花草树木的生存空间中硬是开辟出一块钢筋混凝土世界。——看完《第九区》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块钢筋混凝土区域就是外星生物的聚集地,而美国就是地球的外星生物聚集地中心。美国利用影视传媒不断推销美国文化、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观点观念。很奇怪的,随着这些观念的推销,世界上的钢筋混凝土面积越来越大,地球的美丽皮肤——大自然出现越来越多的斑块。最终,今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没有成功,最终,环保者的呼吁只是呼吁。地球越来越像被外星生物侵略的世界。而这些个隐藏在人类里的外星生物从建立美国开始就不断扩展的殖民地,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侵蚀地球的秀美山川,破坏地球的水源气候。可以见得,如果要彻底保护地球的环境,最根本的一招就是驱逐美国,将美国赶回它们自己的星球去。地球人从此拜别钢筋的机械化社会,重新回归鸟语花香草木葱郁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时代。看完《第九区》我讨厌美国,讨厌奥巴马,讨厌被钢筋机械的地带。

第九区观后感篇二

正在看《第九区》时,第一个感觉就是——美国人很变态。看完后的感觉就是——美国人太变态了,把外星人的外形丑化不说,连先进的外星飞碟也被丑化为一个无规则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实在是质疑这些所谓美国大片的想象力。

外加今天晚上在新闻上看到一条消息:顺得有企业家在智利购买铁矿山,吸引央企加盟。再对比电影里钢筋混凝土化的城市,和所谓的外星先进技术载体——统统是从铁矿中提炼铁在百炼成钢,然后制作成各种构造物的零部件,再与其他的粘合剂组合,最后,世界上出现钢筋混凝土的房子、飞机、桥……整个城市像摊大饼一样的越来越大,在花草树木的生存空间中硬是开辟出一块钢筋混凝土世界。——看完《第九区》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块钢筋混凝土区域就是外星生物的聚集地,而美国就是地球的外星生物聚集地中心。

美国利用影视传媒不断推销美国文化、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观点观念。很奇怪的,随着这些观念的推销,世界上的钢筋混凝土面积越来越大,地球的美丽皮肤——大自然出现越来越多的斑块。最终,今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没有成功,最终,环保者的呼吁只是呼吁。地球越来越像被外星生物侵略的世界。而这些个隐藏在人类里的外星生物从建立美国开始就不断扩展的殖民地,从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侵蚀地球的秀美山川,破坏地球的水源气候。

可以见得,如果要彻底保护地球的环境,最根本的一招就是驱逐美国,将美国赶回它们自己的星球去。地球人从此拜别钢筋的机械化社会,重新回归鸟语花香草木葱郁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的时代。

看完《第九区》我讨厌美国,讨厌奥巴马,讨厌被钢筋机械的地带。

第九区观后感篇三

有些路是不能回头的,变成异形就是其中之一。

我先想到了这句话,然后再想想,尤其是想到片尾那朵金属制的玫瑰花时,便又想要将这话给抹去了……其实可能确有一条回头路,唯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就好像一切希望都只是过程,唯有在结果不明、目的未知的情况下才能存在;那些能够表现希望存在的电影,它们多半是好的,至少可以让人在允许任意泼洒可能性的联想中回味。

我和Neill Blomkamp并不熟,不知道9区还会有些什么新故事。约翰内斯堡本身是我极为向往的一个城市——我听很多人说南非极乱,黑人的性格极度凶残,但我并没有亲见:告诉我这些的这许多人,他们也并没有亲见,只是还有些没有亲见的人告诉了他们——少量的来源造成了广泛的印象。

那些来源是媒体,就像异形片以及父母、老师、书本、电影和音乐自小告诉我们的那样:外星人多半来者不善,丑恶的多半是邪恶的,陌生人多半不值得信赖,岳父的话多半要听……我们自以为见识太多,哪知我国特色的经验实用主义往往最容易迷蒙我们的双眼。无论是片中主角Wikus,还是座下观看影片的众生,对于自我自身于社会,无一例外存有一套成见般的认定:如果它不曾颠覆,那么我们大多可以享有愚钝的幸福;如果它被迫颠覆了,那只有警醒之后的无尽痛苦——《District9》中是这样,《1984》亦是这样,《夜访吸血鬼》如此,《变形记》也还是如此:几个杂乱的例子,无非是想阐明”我竟非我“的困惑。不管是无奈、被迫还是自愿,当你即将成为少数,被逐渐孤立在几个多数之外:在那过程中,脚踩边缘,被曾经鄙视的排斥,被曾经亲近的背叛,无论是人还是外星人,对所有生物的信任都殆尽,唯有力求自保的.信念在支撑一具即使在哲学命题上也早已非我自身的躯体……想想那种心情,倒可以套用一句流行语来概括:这片子讲的真的不是异形,是寂寞。

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讲: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9区的内在,表现的恰是如此的焦虑:Wikus先生最初急于扮演一种合群的身份,甘为城管队长,带领武装小队组织搬迁工作。即使到感染脱逃之后,开上高科技动力装甲VS暴走之时,原来的面具也还留下小半张:不过,这个运气极好(也可以说是极坏)的人在事发74小时的那会儿多了一种新的认同,或者说是释怀——是幸运的事,因为这运气极好的人,开始逐渐习惯异形身份了。

另一方面,外星人也存有同样的焦虑。他们开着巨型的母舰,有着卓越的外星科技,却又不幸虎落平阳,沦落到贫民窟中任人宰割(这个形容放在片中实在太过恰当,除了被白人欺压外,当地的少数恶劣黑人还吃他们)。其中一些随波逐流,少数精英却时刻梦想着回归母舰,为此他们甘愿被人辱骂、凌辱甚至射杀,只要他们秘密维护着的计划仍在进行中,种族可以复兴,个体的死亡也无需畏惧。

再一方面,Wikus的岳父、MNU的佣兵们、9区的黑人帮派、主角的夫人……影片也试图表现他们的焦虑,或多或少:这些都是对画面内各个角色所做的诠释,在那些看上去杂乱又琐碎的细节上,焦虑的光芒就如电磁脉冲枪的发射一般闪耀,矛盾冲突蕴育在所有的种族、集团、民众和个体之间。整个约翰内斯堡的焦虑心情,就像那些悬浮在半空中的巨大母舰,伴随着时刻不停的DV视角、新闻报告、事后采访和监视器记录一道,随电影胶片的转动摇摇欲坠着。

再稍谈谈9区的外在。特效部分,由于本身使用了如同《死亡录像》《苜蓿地》及《女巫布莱尔》那样的仿真伪记录片风格,就特别注意不去制造太过好莱坞化的火爆镜头。早期特效的亮点在对于蟑螂星人的糟糕生活的刻划上,点缀一些主角变形时拔指甲、掉牙等等很疼的镜头作为调剂;中期入侵MNU基地,外星脉冲枪的强力结合影片本身刻意营造的、故作真实的气氛,没有极度夸张的镜头,但却能让人耳目一新——基本上,就和玩《辐射2&3》时的感叹类似:火药武器果然是不敌电磁武器啊..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个个像气球一样血肉横飞,还让人觉得像在看新闻的感觉。除了主角的运气过好让人颇有微词之外(谁让他开启了主角模板呢..),紧张度和热血度皆是完美。后期机甲战让人有EVA错觉,或多或少会去联想到同步率之类的东西:机甲设计偏真实向,金属感和质感十足。可惜这里出现了一些应用上的Bugs;佣兵的装备在外观上很让人满意,但在实战效果和战术布置上却过于科幻和大片化了;机甲的能力也有前后矛盾之处(共有三处,但均可补完后再解释,这就不剧透了)……演技上,Sharlto Copley很值得一提,虽然是半路出家之人,但演出上却能配合9区本身的题材,表演出十分自然、真实的效果。全片的镜头基本围绕他展开,甚至可以说Wikus是本片的唯一主角:对于3天时间内的心理、身体、身份转变,每一个细节都雕琢得恰到好处。前期的企业齿轮酸味、发现身体变化后的黑色苦味,折臂断指之时的腥辣血味,看到电视中污蔑他与异形性交时的无言涩味,结尾目送外星人回归时的微微甜味……尽皆可从Sharlto利落到位的表情动作中品尝出来,尤其是,在影片末尾又闪回最初他即将从总部出发、拿出妻子照片那刻的甜蜜表情时:我竟觉得这已是完全的两个人了……当采访中说到”Wikus,在我的记忆中他已经死了“时,仿佛是瞬间替换了自身,生出一股余韵悠长的悲凉滋味:此刻片子已经无关科幻,只剩下对人世无常的感叹了。除此之外,Sharlto本人还是一部名为《Spoon》的片子的导演兼编剧,鉴于对9区的印象良好,此片大概也值得一看...^^

据说Peter Jackson允了三千万给Neill Blomkamp,请他尽管随意发挥。结果便是这部9区——票房和口碑大家也看到,估计Neill在开机时曾有的焦虑现时也统统去了散了没了。至于Wikus,如果真得如约等上整整三年,会否在他栖身的破屋后面种满亮闪闪的金属玫瑰呢?

倒也真期待看到这样的一圃花田。

标签:范文观后感读后感

标签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