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作文 >作文大全 > 正文

对仗的句子

2022-04-01 12:15:33 11

对仗的句子图片

对仗的句子大全篇一:对仗说

格律诗四大要素,句式、平仄、用韵、对仗。其中句式、平仄、用韵都有规定,也有规律,严格执行,熟能生巧即可,唯独对仗,只是要求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要求不等于必须,实际运用亦常见灵活使用,至于对得如何,全凭作者自己掌握,也没有个标准可检测,所以不好掌握。对仗要求看似宽,实则极有讲究,要对得工整,对的灵动,实非易事。 什么是对仗,对偶和对仗有什么区别。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对应的或相近或相反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古代的骈体文和赋,现代的一些格言、短语为加强语气,文体机构漂亮都用对偶句。对仗是格律诗词和楹联特有的除了具有对偶特点外还讲究平仄交替、讲究词性词相对的一种特殊的句式。凡是对仗的必定是对偶的,对偶的就不一定是对仗的。

一首好的格律诗,用活用好对仗至关重要,用好了,整首诗灵动传神,特别是律诗,中两联对仗工整,诗整体就稳重,传神,反之诗就显呆板或晦涩。许多传世名作往往是对仗用的极其工整巧妙。为便于诗词爱好者有个参考,熟悉对仗使用的一般规律,试将唐宋一些名家作品中的对仗例句,梳理分析之,一起探讨、学习。

(一)律诗对仗句的一般要求。

一、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当然是一般而言的,在唐宋诗里也有颔联不对仗的,但这是特例,不等于通则。甚至还有颈联不对仗的,更是凤毛麟角,不能作为我们现在学写诗的借口。我们大多是诗词爱好者,还没到大师级别,就如书法,正楷还没练好,就舞草书了,怎能写好呢,故特例我们还是不学为好,老老实实按规矩办。

二、对仗的两句在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要相同。这个词性相同,不仅仅是按词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介词(虚词)相对,还要分清以上各类词的结构,是并列结构,还是动宾结构(偏正结构),还是主谓结构,还是补语结构,或者是连绵词等等。下面试用杜甫《秋兴八首》之一来分析作范。

玉露凋伤枫树林,仄仄平平平仄平,巫山巫峡气萧森。平平平仄仄平平。

江间波浪兼天涌,平平平仄平平仄,塞上风云接地阴。仄仄平平仄仄平,

丛菊两开他日泪,平仄仄平平仄仄,孤舟一系故园心。平平仄仄仄平平。

寒衣处处催刀尺,平平仄仄平平仄,白帝城高急暮砧。仄仄平平仄仄平。

请看颔联:江间对塞上,都是名词加方位词结合的主谓结构名词。波浪对风云,都是名词加名词结合的并列结构名词。兼和接,都是副词做动词用,在两句里都起动词作用。天涌对地阴,天地名词对,涌和阴都是形容词当动词,组成主谓结构的形容词,作整个句子的宾语。这一联对仗天衣无缝,非常巧妙。再看颈联。丛菊对孤舟,都是量词和名词结合的偏正结构名词。两开对一系,都是数量词加动词的偏正结构动词。他日对故园,都是形容词加名词的偏正形容词。说明一下,他字在这里是代词,作形容词用,不是名词,用来修饰名词日的。最后的泪和心,都是人身体有关的名词。整个颈联对仗也是天衣无缝。从杜甫这首诗可以看出,古人写律诗的对仗句,对词性和词的结构掌握是十分精当的。所以判断好词性,相对工整,这也是写好律诗的基本功。

另外,特别指出的是,古人对连绵词在对仗里的运用非常严格,初学者往往会不注意连绵词的对仗。譬如: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辉。寂寞对苍茫都是双声连绵词;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绝句之七: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其中的容易和商量都是双声连绵词;苏东坡的:席上代人赠别三首之二: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其中第一联的麒

麟和翡翠都是双声连绵词。这点是很重要的,假如你前一句用了连绵词,你后面句不用连绵词,基本上没法对工整了。这是牵涉到一个对词性的把握问题,要熟悉哪些是连绵词,哪些是双声词。抑或有些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此特强调下。

三、对仗句的两句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读音平仄要对立。同样看上面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其中对仗句全部是平仄错位的,所谓的平仄交替,当然这也是律诗的基本平仄要求。这里也不多说了。

(二)律诗对仗的活用

律诗的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大家都知道,这是要求,然后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但并没有规定说不可以用对仗句,借用法律用语就是,法无禁止即可行,所以,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可以用对仗句。而且用好了,诗特别有味道。

一、首联对仗

杜甫《九月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孟浩然《寻陈逸人故居》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始闻漳浦卧,奄作岱宗游。池水犹含墨,风云已落秋。今宵泉壑里,何处觅藏舟。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上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王维《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辉。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王维《送崔兴宗》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数微。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二、尾联对仗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三、四联全对仗

王维《送崔兴宗》已恨亲皆远,谁怜友复稀。君王未西顾,游宦尽东归。塞迥山河净,天长云数微。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天上去西征,云中护北平。生擒白马将,连破黒雕城。忽见刍灵苦,徒闻竹使荣。空留左氏传,谁继卜商名。

陆游《醉书》半年愁病剧,一雨喜凉新。稍与药囊远,初容酒盏亲。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我亦轻余子,君当恕罪人。

唐宋人律诗总的来看,首联对仗的情况比较多,而尾联对仗的则很少。这也足以证明,律诗的首联和尾联不要求对仗,但可以用对仗。按诗的内容需要和表达需要,灵活掌握。

(三)绝句的对仗

绝句,截句也。元朝范德机《岘镛说诗》中所说:“绝句,盖截律诗之半,或首尾两联,或前半首,或截中二联而成,所以绝句又称为截句。”意思是绝句是在律诗中截一段而成的。当然截句也必须截得平仄合律,所以是两联一截的。按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四联,可以截成四种方式:首联+颔联、颔联+颈联、颈联+尾联、首联+尾联。于是我们发现,首联+颔联的式子,那么绝句第二联要对仗;如果是颔联+颈联式子,那么两联都要对仗;如果是颈联+尾联的式子,那么第一联要对仗,只有最后一种句式,首联+加尾联的式子,没有规定一定要对仗。现代人的绝句大多数是这种句式,因为大多是没有想到要去用对仗句。这是种不经意地疏忽,或者是习惯性疏忽。其实绝句中用好的对仗是非常漂亮的。

譬如:杜甫:绝句四首之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二联全对仗,是工对的楷模。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联全对仗,20个字成千古绝唱。2015年陕西宝鸡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年全国征诗大赛,我发了一首《日寇轰炸宝鸡遗址凭吊》西府海棠香故国,雍城旧燕说当年。欢歌勿忘腥风日,堞厚还需万众坚。获得了二等奖。其实这诗并不算好,是我从一首律诗中截了两联,稍微改了下去应付的。我估计,因为我的绝句第一联是对仗句,碰巧被评委看见了,所以运气好被选上了,获得了等级奖。由此可见,绝句用好对仗,其诗必将更精彩。下面把唐宋名家有对仗的三种截句格式,分类整理出来,一起来欣赏下。

一、首联+颔联,第二联对仗。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绝句之七》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五首之一》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寒云。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绝句漫兴九首之三首》(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三)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五)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李白《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赠段七娘》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三》德阳春树似新丰,行人新都若就宫。柳色未绕秦地绿,花光不改上林红。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苏东坡《陌上花三首其一》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次荆公韵四首之一》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逸少手亲栽。深红浅紫从争发,雪白鹅黄也斗开。

二、颔联+颈联,两联对仗。

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之一》谢安舟楫风还起,梁苑池台雪欲飞。杳杳东山携妓去,泠泠修竹待王归。《绝句四首之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绝句四首之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夔州歌十绝句之二》白帝夔州各异域,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绝句漫兴九首之六》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问,沙上凫雏傍母眠。

李白《秋浦歌》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栏,泪满黑貂裘。《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高适《封丘作》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揣摩惭黠吏,棲隐谢愚公。

苏东坡《陌上花三首之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优歌缓缓妾回家。

三、颈联+尾联,第一联对仗。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李白《陪族叔刑部伺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洞庭五首之四》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醉客满船歌白纻,不知霜露入秋衣。《永王东巡诗一首之三》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浔阳。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

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苏东坡《李行中醉眠亭三首之一》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从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披锦亭》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谁道使君贫且老,绣屏锦帐咽笙簧。《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二首之二》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四、首联+尾联,此式最常用多见,今人也大多这么写,大家熟悉,故不列举。

按上面好多的例子来看,我也只是随手选的一点而已,总之证明:绝句没有规定要用对仗句,但对仗是可以用的,唐宋大家用得也很多,传世经典绝句许多是用对仗句的。

(四)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与律诗不一样。词的对仗,根据词的要求和特色,有些象散文的对偶,不避重字,不拘平仄,也有同韵相对。这些在律诗的对仗里面是不可以的。

1、同字相对不避重字。吴文英《一剪梅》春到一分,花瘦一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不拘平仄。李子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3、同韵相对。如:堂阜远,江桥晚。(上片) 旗影转,鼙声断。(下片)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律诗必须平仄相对,词则有的对,有的不对,依词调而定。所以说,词的对仗,既广泛又灵活。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仗,凡一字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对仗,而且普通对、扇面对均可。说灵活,这些地方也可以不对仗,对仗方式也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

那么怎么来确定词在哪里需要对仗,哪里不需要对仗。

一、两句字数相等,成一联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对仗。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晏殊《踏莎行》翠叶藏莺,朱帘隔燕。陆游《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晏如《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还有种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叫衬豆对。吴文英《高阳台》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周邦彦《兰陵王》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当然并不是所有两句字数相等成一联时都要对仗,而且一般词谱也不标明是否对仗。后人填词用对仗,大都依据传世名作的样板,根据词的意境,该对仗的地方就对,没有好的对仗句,索性就不对。

二、少量词牌,基本都用对仗句,就约定成俗需要对仗了。大致有:鹧鸪天、西江月、忆江南、浣溪沙、一剪梅、沁园春、满江红、水龙吟等等。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初破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村头荠菜花。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梢。睡梦厌厌难觉。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眠醉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晏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虽然这些词牌原则上约定俗成要对仗,但有时也自由,也可以不对仗,或者对仗一片,另一片就不对了。。韦庄《浣溪沙》惆怅梦里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红纱,小楼高阁谢娘家,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三、如何把握词的对仗,大致有三。

其一,两句字数相同成一联特别在词两片开头的地方,一般用对仗。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带缓罗衣,香残蕙炷……”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其二,有的地方,上句除了开头有个一字逗或两三字顿以外,其余的部分与下一句字数相同,往往也用对仗。这种对仗,有时不限于两句,可以连对三、四句,形成排比句法,气势颇盛。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秦观《八六子》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辛弃疾《贺新郎》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其三,词中还出现了其他非常有趣的对仗方式,常见的有鼎足对和扇面对。所谓鼎足对,系指三句连对。温庭筠《酒泉子》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秦观《行香子》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辛弃疾《水调歌头》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扇面对,就是隔句相对。辛弃疾《沁园春》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柳永《玉蝴蝶》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五)楹联的对仗。

下面来说说楹联的对仗。楹联人说是诗词派生出来的一种文体,或者说楹联来源是诗词。从时间上似乎可以印证这个说法。最早的楹联一般来说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于唐五代后蜀主孟昶之手,那可是在中国古典律诗最兴盛的年代,能与诗没有关系吗。再说律诗和楹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而最相近的就是对仗。

楹联最主要的特点是必须对仗,对联对联就是要上下两联相对。楹联最基本规则是讲究平仄的,平仄交替,其中的平仄关系类似诗词。其实平仄就是中国文字特有的一种韵味,有了平仄讲究,朗诵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对联是给人读的,而且一贴上去或挂上去,少则几天,多则几百年人人在读,那必须要讲平仄,才耐读,才读上去才朗朗上口。还有,句中不管怎么平仄,到最后,上联必须仄声结尾,下联必须平声结尾。就像格律诗中间的颔联或者颈联。所以我们到外面看对联是不是挂错了或写错了,第一就看最后两个字。楹联句子长短不限。楹联最短的有一字联,譬如墨;泉,别看一字联规矩照样有,第一上仄下平,第二看对仗,墨字上面是个黑字,泉字上面是个白字,相对的两种颜色,墨字下面是土,泉字下面是水字,五行中相对相克的两个字,所以这种也是神来之笔。长的据说有千字以上的,昆明滇池边的大观楼,我去看过,那副对联是单边180个字。

楹联和律诗的对仗总体是相同的,但也有区别,律诗里对仗句一般要求颌联和颈联,而楹联的对仗是一对到底。整个楹联必须全部对仗。还有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有两个性质上的区别。

一、诗词中的对仗句,是整个诗词中的一个部分,而楹联的对仗是整个楹联,也就是说,诗词里的对仗句只是说了诗词的部分内容,而两句楹联通体是对仗的,不管长短,说的是一个完整的内容。诗词里的对仗句,有的是可以拿出来当楹联用,但大部分还是要结合整个诗词来理解意思才会意思更明了。作者: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其中的: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对得非常工整,但拿出来做对联,倘不知道有这首诗前后句,那么读了是不是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如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整个诗里两联全部对仗得非常工整,但作为对联,单独抽一联出来,意思就不完整了。而对联就不同了,一副对联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不需要其它文字来补充或说明了。譬如我以前写过一副自题联:浮生沦落裁诗里,抱负羁留举善中。几乎把我一生,特别是后半生总结了进去,意思已经比较完整了。后来我想放到律诗里,动了很多脑子,才凑成一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对联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再添上下联总感觉多余了。譬如无锡的盲人楹联家蒋东永先生的一副楹

对仗的句子大全篇二: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

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

对仗,也就是对偶。对仗中的"仗"字,来于仪仗中的"仗"字。仪仗,两两相对,排列整齐。诗词中用对仗,也是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在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修辟上的需要。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

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一是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二是在两句相对时,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要相同或相近。

两句相对,指的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形成对仗。这是对仗的一般形式。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活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是相连的两个句子,又是形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在这两句中,"绿"对"青","树"对 "山","村"对"郭"(城郭),"边"对"外","合"对"斜"。第五、六两句,也是对仗句。相连的两句,往往形成对仗,但不是所有的相连句都要求对仗。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和第七、八句,虽都相连,但不对仗。两句相对的情况,大致是这样。

下面,迸一步介绍对仗的两个基本要求;

(一)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

那么,词性是怎梓划分的呢?它与现代汉语语法中的词类划分,又一致,又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十三类.(各类的名称,有的借用了现代汉语的)。同类中的字词就算词性相同,邻类中的字词就算词性相近,都可用作对仗。

(1)名词类。如"日"、"月"、"山"、"川"、"宫"、"室"."笔"、"墨"、"诗"、"书"、"身"、"心"、"花"、"鸟"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其中的 "花"对 "草","人"对 "马","眼"对 "蹄",就是名词对名词。

(2)专有名词类。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自成一类。用人名、地名形成对仗的例子,有"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陆游《夜读揽辔录》,其中的 "宗泽"对"岳飞",人名对人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夭"(李白《行路难》,其中的 "黄河"队"太行",河山名对河山名;"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刘克庄《沁园春》,其中的 "宝钗楼"对"铜雀台",楼台名对楼台名。

(3)方位词类。表示方位的一些字词,自成一类。如"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中"、"外"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外"对 "前"。

(4)数词类。表示数目的-些字词,自成一类。如"一"、"二"、"五"、"十"、"双"、"两"、"孤"、"半"、"独"、"众"、"百"、"千"、"万"等。用作对仗的,有如前例的"七八个星天外,两 三点雨山前","七八"对"两三"。

(5)代名词类。如"吾"、"余"、"汝"、"尔"、"他"、"谁"、"君"、"子"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我"对"谁"。

(6)形容词类。如 "轻"、"重"、"疏"、"密"、"明"、"暗"、"美"、"丑"、"贫"、"富"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疾"(敏锐)对 "轻"。 "

(7)颜色词类。表示颜色的一些字词,自成一类。如"红"、"赤"·"朱"、"丹"。"白"、"素"、"黑"、"玄"、"青,、"苍"、"翠,"绿"、"黄"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绿"对"青"。再如"金"、"银"、"玉"、"粉"等,有时也作颜色词用,代表"黄"、"白"等。

(8)动词类。如"看"、"读"、"耕"、"织","爱"、"恨"、"行"、"归"、"飞"、"鸣"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读"对"报"。有时,形容词和不及物动词也被看作同类。用作对仗的例子,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其中的"老"对 "飞",形容词对不及物动词。

(9)副词类。从虚词类分出,自成一类。如"将"、"已"、"忽"、"渐"、"皆"、"俱"、"频"、"屡"、"只"、"但"、"又"、"复"、"更"、"都"、"不"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野火烧不尽,春风 吹又生"(白居易《古原草送别》),"不"对 "又"。

(10)虚词类。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如 "与"、"同"、"而"、"则"、"于"、"为"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 "渐与骨肉近,转于童仆亲"(崔涂《除夜有作》),其中的"与"对 "于",介词对介词。

(11)连用字类。经常连在一起用的两个字为连用字,分同义和反义的两种。同义的连用字,如 "骨肉"、"宾客"、"兵马"、"干戈"、"星斗"、"风尘"、"少壮"."老病"、"战伐"等。用作对仗的,有如前例的 "渐与骨肉近,转于童仆亲","骨肉"对 "童仆"。又如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杜甫《阁夜》),"战伐"对 "渔樵"。反义的连用字,如"天地"、"今古"、"前后"、"表里"、"浮沉"."兴亡"、"有无"、"往来"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天地"对"有无"。同义的连用字和反义的连用字,也可形成对仗。这样的例子,有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其中的 "破碎"对 "浮沉",同义连用字对反义连用字。

(12)连绵字类。连绵字与连用字不同,连用字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词运用,而连绵字是一个双音字。名词性的连绵字,如"苜蓿"、"葡萄"、"芙蓉","鹦鹉"、"鸳鸯"、"蟋蟀"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芙蓉"对"薜荔"。另外,还有形容词性的联绵字,"磅礴"、"依稀"等,动词性的联绵字,如 "踌躇"等。一般地,名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动词性的,各自相对。

(13)重叠字类。如 "悠悠"、"萧萧"、"茫茫"、"密密"、"历历"·"滚滚"、"粒粒"、"年年"等。用作对仗的`例子,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历历'对"萋萋"。

以上十三类,还不能包括所有的用于对仗的词性划分。外,还有双声字类、叠韵字类等。双

声字和叠韵字,有的又同时是连用字或连绵字。如"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其中的 "寥落"对"流离"是双声字对双声字。又如"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朱淑真《元夜》)。其中的"缱绻"对"朦胧",是叠韵字对叠韵字

名词类所属的字词很多,所以,又可划分为若干小类。

(1)天文类。如"天"、"日"、"月"·"星"、"风"、"云"、"雨""雪"、"气"、"烟"、"阴"、"阳"、"火"、"照&

quot;等。

(2)时令类。如"年"、"月"、"日"、"时"、"春"、"夏"·"秋"、"冬"、"昼"、"夜"、"朝"、"夕"等。

(3) 干支类。自成一类,一般不与别类相对。如"甲"、"乙"、"丙"、"T"、"子"、"丑"、"寅"、"卯"等。

(4)地理类。如"地"、"路"、"山"、"川"、"峰"、"岭"·"浪"。"涛"、"国"、"城"、"京"、"郊"、"田"、"家"等。

;5)宫室类。如 "宫。、"室"·"房"、 "屋"、 "楼"、"台"、"亭"、"阁"、"门"、"窗"、"阶"、"壁"等。

(6)器物类。如 "车"、"舟"、"床"、 "席"、 "干"、"戈"、"旗"、"鼓"、"灯"·"镜"、"杯"、"盘"等。

(7)衣饰类。如 "农"、"裙","巾"、 "冠"、 "簪"、"钗"、"盔"、"甲"等。

(8)饮食类。如 "酒"、茶"、"饭"、 "饼"、。药"、"丹"、"蜜","餐"等。

(9)形体类。如 "身"、"首"、"手"、 "足"、"心"、"胸"、"耳"·"目"、"音"、"容", "声"、"色"、 "蹄"、"爪"、"角"、"羽"等。

(10)人伦类。如 "父"、"母"、"兄"、"弟"。"君"、"臣"、"将","相"、"农"、"渔"、 "士"、"兵"等。

(l1)人事类。如 "道"、"德","情"、 "志"、 "才"、"力"、"功"、"名"、"恩"、"怨"、 "歌"、 "舞"等。

(12)文事类。如 "诗"、"书"、"章"、 "句"、 "文"、"图","典"、"藉"、。笔"、 "墨"、 "纸"、"砚"等。

(l3) 鸟兽虫鱼类。如 "鸟"、"兽"、"虫、"、 "鱼"、"鸿"、"雀"、"犬"、"虎","蝶"、"蝉"、"虾"、"蟹"等。

(14)草木花果类。如 "草"。 "木"、 "花"、 "果"、"禾"、"麦"、"杨"、"柳"、"菊"、"荷"、"

枝"、"叶"等。

对仗,如果要求严格,就应是同类字词相对。如形容词类对形容词类,颜色词类对颜色词类,动词类对动词类,副词类对副词类等。这种对仗,是严对,通常称为工对。名词类相对,必须是同一小类相对,才算是工对。如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事类对人事类等。工对的例子,有 "柳条绿日君相忆,梨叶红时我始知" (白居易:《酬李十二》),"柳"对"梨""条"(枝)对 "叶",是草木花果类相对,"绿"对 "红"是颜色词类相对,"日"对 "时",是时令类相对,"君"对 "我",是代名词类相对,"相"对 "始"是副词类相对,"忆"对"知",是动词类相对。如果放宽一点,也可用邻类字词相对,这种对仗,称为邻对。如名词类中的天文类对地理类,器物类对衣饰类,等等。如果再放宽点,相对的两句,其中的字词,有的相对,有的不甚相对,这种对仗,称为宽对。

(二)在两句相对时,除了要求词性相同或相近外,还要求相同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工对的两句,句子组成情况是相同的。如林逋《梅花》中的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就是相同的。"疏"对"暗",定语对定语;"影"(梅花的影子),对 "香"(梅花的香味),主语对主语,"横斜"对 "浮动",谓语对谓语;"水清浅"对"月黄昏",补语对补语。又都存在着省略和倒装,原应是"在清浅的水面上"和 "在黄昏的月色中"。不仅句子成分相同,而且各句子成分的所处位置也相同。当然,这仅是句子组成情况相同的一个例子。句子组成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两句相同或相近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对仗的两条基本要求,以前一条为主。只注意词性相同或相近,而不管句子组成情况相同或相近与否,这样的对仗也是不少的。

对仗的句子大全篇三: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用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及对仗中词性的运

诗词曲中的各种对仗

唐诗、宋词和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和名词的解释,并附有例句,共有:

正名对、双拟对、连珠对(连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同类对、异类对、借对、掉字字对、虚字句对、流水对、倒装对、逆挽对、错综对、意对、邻对、扇面对(隔句对)对、联珠对、叠句对、叠字对、鸾凤和鸣对、回文对、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合掌

对仗是作诗填词的基础,是应当认真学习的。有博友曾说,对仗就简单分为正对、反对要搞那么复杂。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对仗,如名词含义所知甚少,不但自己练习、运用会受到局限,恐怕也难理解、欣赏唐诗、宋词、

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为便于理解,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现将其下:

一、用字对仗法

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

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凡作对联,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如:

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2、双拟对

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如:

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有独立的意义。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3、连珠对,或联绵对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

4、双声对

如: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佳菊”二字的声母都是“j”;“丽兰”二字的声母都是“l”。像这样两字声母相同,而且上下

像: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忆、心思;对

5、叠韵对

如: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

“放畅”二字的韵母都是“ang”,“逍遥”二字的韵母都是“iao”。像这样两字的韵母相同,而对。

6、同类对

同类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是最普通的对法,旧时代老师教学生的启蒙书,如《声律启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就是同类对。 如:

东限琅琊台,西距孟津陆。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7、异类对

异类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不同类范畴的事物相对,也叫异名对。如: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异类对就是指上句安天,下句安山;上句安鸟,下句安花;上句安风,下句安树。异对

8、借对

借音

甲字的发音跟乙字的发音相同,诗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联句中的相应的字相对。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访》)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杜甫《秦州杂诗》)

借“沧”为苍与蓝对;借“杨”为羊,与鸡相对;借“珠”为朱,与白相对。

借义

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

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

9、掉字对

掉字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就是一句中连用相同的字,而且上下联相对。这也叫“掉字易流于文字游戏。如: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0、自成对

自成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就是一联的一比之中,同类名词自相对仗,又叫“就句对”、人在工对的权变中允许在联内进行自对,简称“自成对”。如: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上联中的“吴”、“楚”自对,“东”、“南”自对;下联中的“乾”、“坤”自对,“日”、“夜”自对

11、交股对

交股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用上联的第四字,对下联的第七字;下联的第四字,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以“密”对“疏”,以“多”对“少”,因为这种对仗形式交叉如剪股,所以叫交股对。

二、琢句对仗法

12、实句对

实句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上下联都不用虚字。这个对法,有时很成功,有很好处理不当,也容易流于生涩。

标签:句子句子大全文学赏析阅读

标签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