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作文 >作文大全 > 正文

不自由毋宁死赏析

2022-03-31 12:42:56 16

不自由毋宁死赏析图片

一次演讲点燃一场战火

——《不自由,毋宁死》赏析

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多半是由少数人秘密发动的。而在民主体制下,这种“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往往是跟一定范围(如议会)的民主投票分不开的,是由民意代表直接决定的;而票数的多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往往取决于演讲厅上的激情演讲和激烈辩论。由“激进派”推动而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这场战争,对于北美殖民地人民来说,应该说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需要当时的弗吉尼亚州议会正式批准,需要正义的程序来推动。然而,温和派、保守派在议会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此情况下,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取独立权利的“激进派”人物之一的帕特里克亨利,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不自由,毋宁死》。据说,当亨利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一次演讲,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愤懑,点燃了这场独立战争之火。那么,一次短暂的演讲,何以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其成功奥秘何在?

一、攻其心。对方只是政见不同,同是被剥削者、被奴役者,所以他对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见识也表示钦敬,一开始就用委婉、舒缓的语调肯定他们的良善用心。这种求同存异的做法,为争取众多的拥护者奠定了基础。然后,他集中剖析了这些人的共同心理:“沉湎于希望的幻觉”、“不愿正视痛苦现实”,此之谓幻想;认为“力量太单薄”、不能与强敌“抗衡”,此之谓畏惧。没有这种对他们心理倾向的准确把握,是很难软化对方,转化对方立场的。

二、启其智。针对一部分人的幻想心理,他详尽陈述(北美殖民地)求和的历史事实与(英帝国)大兵压境的严峻现实,逐层批驳和解妥协的错误想法,启发他们从对经验的回顾中“判断未来”,指出“惟一出路只有诉诸武力”。针对另一部分人的畏惧心理,他又分三层展开说理:靠等待是强大不起来的;我们有有利的条件;战争想避免也避免不了。这种逐层推进的方法,粉碎了妥协者的幻想心理,打消了自卑者的畏惧心理。

三、奋其情。针对两种错误的心理,亨利的说理无疑是十分有力的,但并不等于就非常有效。要有效,就必须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要能激奋他们的情感和意志。为了拉近心理距离,消除立场分歧,争取广泛支持,他在人称上的使用上很讲艺术性,少用、慎用“您”,而基本上以“我们”来称对方。为了加强感人效果和说服力量,他还大量采用修辞手法,其中使用得最多的是设问和反问(据统计,全文大约有27个问号),如:“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上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连珠炮似的发问,大气磅礴,咄咄逼人,容不得幻想者幻想、畏惧者畏惧,从而激起了他们的“革命斗志”。除了设问和反问,他还使用了不少排比和对比,如:“我们请愿过了,我们抗议过了,我们哀求过了,我们也拜倒在英国国王的宝座下……可我们的请愿受到侮辱,我们的抗议招致了新的暴力,我们的哀求被人家置之不理,我们被人家轻蔑地一脚从御座前踢开了。”这里,字字气势非凡,句句鲜明有力,强调了形势的紧迫,表明了己方努力的无效与英国政府的残暴,极大地激起了妥协者的羞耻和愤慨之心。另外,比喻、反复、呼告等手法,也为这次鼓动性、感染性极强的演讲增色不少。修辞的泥石流,不断冲毁着妥协者心中的幻想、畏惧;当演讲者坚定、高亢、勇敢地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时,他们心中的些许幻想、些许畏惧能不被打消吗?

于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演讲者之一帕特里克亨利,看到了议会席上的人们都情不能已站起来,听到他们发出了坚定的怒吼声:“拿起武器!拿起武器!”。三个星期后,美国独立战斗爆发了。

标签:学生范文范文赏析

标签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