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铁的初中化学方程式摘抄
2022-03-30 21:21:45 48
文章摘要:铁是初中化学最常见的金属之一,能够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能够非金属反应生成盐或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还能与盐发生置换反应。同时铁还有许多化合物,如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氢氧化铁等。
1.铁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实验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与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3.铁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与硫酸铜反应,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实验现象:铁逐渐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与硝酸银反应,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 实验现象:铁逐渐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4.铁的化合物的反应
氯化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Cl2+2NaOH=Fe(OH)2↓+2NaCl;实验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的反应:4Fe(OH)2+O2+2H2O=4Fe(OH)3;实验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氢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OH)3+3HCl=FeCl3+3H2O;实验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氢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 (OH) 2+2HCl=FeCl2+2H2O;实验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Fe2O3+3CO2Fe+3C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锌与氯化亚铁的反应:Zn+FeCl2=ZnCl2+Fe;实验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补充反应
铁与氯气反应:2Fe+3Cl22FeCl3;
铁与硫粉反应:Fe+SFeS;
铁与氯化铁反应:Fe+2FeCl3=3FeCl2;
氯化铁与铜反应:Cu+2FeCl3=2FeCl2+CuCl2;
2012年辽宁锦州中考化学实验题(三)
文章摘要:2012年辽宁锦州中考化学实验题(三),以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基础,考查碳酸根检验方法和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原题
在化学实验室,小刚和小强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为检验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小刚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刚: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小强: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设计另外一个方案,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交流反思】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提出问题】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小刚碳酸钠(Na2CO3)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或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他方法表述合理参照此标准评分]。
实验步骤: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加适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及结论:有气泡生成,证明该氢氧化钠已变质。
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合理即可)。
【交流反思】吸水性
详解详析
【提出问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探究】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应该检查溶液中是否有碳酸根,而不应该检验溶液是否显碱性,因为碳酸钠也显碱性。
检验碳酸根离子可以通过加入可溶性钙盐或碱(氯化钙,硝酸钙,氢氧化钙等),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通过加入稀酸(稀硫酸或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交流反思】浓硫酸极易吸水,不密封保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稀释。
2012年山东菏泽中考化学实验题(一)
文章摘要:2012年山东菏泽中考化学实验题(一),主要以实验室制备气体为依据,考查了实验仪器,仪器用途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原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思路,请根据下图仪器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用途(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甲同学选择了仪器①⑤⑦⑧⑨,他还需选择上图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在实验过程中当他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氧气已收集满了;乙同学选择了仪器②③⑥⑧,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装置还可用来制取并收集另一种气体,写出制备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试管;做为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加热物质的容器)
(2)④;气泡从集气瓶口均匀溢出;CaCO3+2HCl=CaCl2+H2O+CO2↑
详解详析
(1)考查实验仪器名称与用途。
(2)甲同学用到①⑤⑦⑧⑨,说明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来制备氧气,并且用排水法集气,当看到有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可以开始收集氧气。当气泡从集气瓶口溢出出时,说明氧气集满。乙同学选择仪器②③⑥⑧,说明是催化双氧水制备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属于这一类反应制备气体的还有二氧化碳和氢气,通过⑥可以断定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只能是二氧化碳。
2012年浙江金华中考化学实验题(二)
文章摘要:2012年浙江金华中考化学实验题(二),本实验设计了一套比较新颖的实验装置,通过这种装置可以完成许多实验,值得大家研究。
实验原题
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为避免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某教师对教材中“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甲
【实验原理】
①B装置是燃烧匙固定在带有A导管的单塞上,硬质玻璃管透光性好,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②C装置的广口瓶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
③打开D装置中的阀门,气体就会从左向右依次进入装置。
【实验过程】
步骤一: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上,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硬质玻璃管内(如图B装置),打开阀门,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步骤二:将导管a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图A装置),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交流讨论】
(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气流能从左向右作定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小芳同学认为,运用该装置设计原理,还能进行其它有毒气体的实验,同样能达到避免污染的目的。于是设计了图乙实验装置,用以完成“CO还原氧化铜”实验。
图乙
(3)图乙D装置在实验中除了形成气体定向流动外,还有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小芳同学先打开止水夹K1和阀门,过一会儿再点燃酒精灯,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NaOH+SO2=Na2SO3+H2O
(2)水位下降,压强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
(3)储存气体(或收集气体)
(4)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详解详析
分析整个实验装置,A为储气装置,B装置为主反应装置,C为洗气装置,D为体系的动力装置,同时也可以储存尾气。
(1)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的原理与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相似。
(2)装置D中充满了水,当打开阀门,水流出,水位下降,装置压强减小,装置内外压差增大,气流从左到右定向运动。
(3)用本装置完成“CO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后,尾气中含有CO2和CO,CO2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剩下的一氧化碳可以储存在D装置中。
(4)联想到教材实验“CO还原氧化铜”,操作顺序为先通过一氧化碳,然后加热,然后停止加热,最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小芳的操作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2012年山东聊城中考化学实验题(一)
文章摘要:2012年山东聊城中考化学实验题(一),以实验室制备收集气体为基础,考查实验装置选择,实验操作和化学方程式书写。
实验原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均填字母);选择气体收集方法时,气体的下列性质:①颜色 ②密度 ③溶解性 ④可燃性,必须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至导管口有气泡_________________地放出时,即可进行收集。
参考答案
(1)B;C;②③;(2)2H2O22H2O+O2↑;连续均匀
详解详析
(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用到的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故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集气,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
集气最常用的方法是排水法与排空气法,所以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2)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用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制得。也可以加热高锰酸钾或者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
用排水法集气时,开始时排出的气体为装置中空气,必须等到气泡均匀放出时,才可以收集。
2012年江西中考化学实验题(一)
文章摘要:2012年江西中考化学实验题(一),考查实验仪器的连接。注意二氧化硫的吸收,可以用倒扣的漏斗防止倒吸。
实验原题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装置C中___________________时才开始收集;
(4)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SO2,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填字母),装置中的X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试管;
(2)B、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已集满。
(3)2KMnO4K2MnO4+MnO2+O2↑;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4)c→d→b→a;浓硫酸
详解详析
(1)查考化学实验仪器。
(2)实验制备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需要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验满二氧化碳需要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注意与检验二氧化碳区别。
(3)用A与C连接制氧气,A装置是加热固体的实验装置。所以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者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C装置是排水法集气装置,当气泡均匀放出,就可以收集氧气了。
(4)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硫需要将气体通过浓硫酸,说明X是浓硫酸。二氧化硫从c口入,d口出。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该从b口入,a口出。同时,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气,所以尾气应进行处理,通过倒扣的漏斗将多余的二氧化硫用水吸收。
2012年湖南株洲中考化学实验题(一)
文章摘要:2012年湖南株洲中考化学实验题(一),注意氢气验纯方法是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2012年湖南株洲中考化学实验题(一),以工业炼铁为基础,考查了化学方程式,氢气的验纯等知识。
实验原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CO+Fe2O32Fe+3CO2
(2)石灰水变浑浊
(3)燃烧多余的CO(或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
(4)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详解详析
(1)考查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条件,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加向上的箭头。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大气,可以用酒精灯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起来。
(4)检验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只需要检验从装置中出来的氢气是否纯净即可。检验氢气纯净的方法是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 上一篇:铁凝《树下铁凝》阅读练习及答案
- 下一篇:《铁杵成针》原文及译文
- 标签列表
-
- 作文
- 其他类
- 体裁作文
- 节日作文
- 高中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语文
- 美文
- 教育
- 句子
- 阅读
- 古诗文
- 文学赏析
- 大全
- 问答
- 读后感
- 写作指导
- 外语
- 外语课堂
- 名著阅读
- 字数作文
- 祝福语
- 词汇
- 爱好
- 唐代诗人
- 作文素材
- 学历类
- 瑞文网
- 交际礼仪文书
- 歌词
- 高考
- 散文
- 励志
- 观后感
- 古籍
- 计算机类
- 职场
- 造句
- 教案
- 外语类
- 资格证类
- 古诗
- 语录名言
- 阅读答案
- 人物作文
- 书画
- 学科教育
- 句子大全
- 日常行政公文
- 总结
- 课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知识
- 宋代诗人
- 板报大全
- 成语大全
- 近义词
- 诗词
- 工作总结
- 初一作文
- 手抄报
- 诗
- 试题
- 优美句子
- 节日庆典
- 职业技能
- 诗句
- 好词好句
- 诗歌
- 春节
- 现代作家
- 关于什么的作文
- 事务文书
- 名言语录
- 求学指南
- 高校排名
- 素材
- 自然作文
- 教学设计
- 书信函范文
- 词语
- 学生范文
- 大学
- 对联
- 读后感大全
- 演讲稿
- 琴棋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文艺体育
- 乐谱
- 赏析
- 学习资料
-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