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作文 >作文大全 > 正文

“七绝圣手”王昌龄

2022-03-30 19:55:32 13

“七绝圣手”王昌龄图片

导语:王昌龄是一位才华洋溢的诗人,也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而王昌龄七绝诗尤为出色,被人们称之为“七绝圣手”。

一、交游广阔才情横溢

王昌龄在当时的诗坛就已经独树一帜、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与李白、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等都有交谊。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在众多的诗歌体裁中,王昌龄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其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他的诗歌艺术不仅在边塞题材上有独到之处,在其他方面同样不输他人。比如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二、七绝圣手王昌龄

明代的胡应麟更是对王昌龄推崇备至,《诗薮》中称:“七言绝,太白(李白)、江宁(王昌龄)为最。”殷璠《河岳英灵集》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誉其诗为“中兴高作”,选入的数量也为全集之冠。这些都可见他在诗坛上的地位。《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扩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这本是边塞诗所最常用的结构,但是诗人运用最简练的技巧,于这情境之外又扩大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之中凝练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

三、遭人忌才被残忍杀害

王昌龄以七绝诗著名,他的`一生,《唐才子传》有介绍。说他“工诗,时称“诗家夫子王江宁”,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晚途不矜小节,谤议腾沸,两窜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长叹,至归全之道,不亦痛哉。”阎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王昌龄,实在是对我国古代诗歌的一大破坏,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唐才子传》说他“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新唐书》说他”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代的刺史,操一州军民的生杀大权,何故杀了一个经过濠州回家名诗人王昌龄?《才子传》说闾丘晓因“忌”而杀了王昌龄。他“忌”什么呢?简单的理解为因“忌”才而杀名士,为自己留千古骂名。

四、屡遭贬谪不肯官场苟且

王昌龄未考上进士时,他的诗人朋友岑参赠诗给他:“潜虬且深蟠,黄鹤举未晚。”当王昌龄为官而旋被贬,岑参又赠诗给他:“王兄尚谪官,屡进秋云生。黄鹤垂两翅,徘徊但悲鸣。”可见岑参是深知他的抱负和个性的。这样一个有才能的人会不会因为不得志,在官场上不肯苟且,“不矜小节”和上司同僚难以相处,不懂“垂两翅”而至于“谤议腾沸”,才是他因“细行”而屡被贬的主要原因吧。

五、王昌龄的宫怨、闺情诗

宫怨、闺情诗同样是王昌龄绝句中写得出彩的一部分。

宫怨题材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畸形的皇家婚姻制度造成的。皇帝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人”,看起来数目庞大,而实际上未被宠幸的女子,人数则远远超过这“佳丽三千”。许多女子被选入宫中却没有出头之日,只能在深宫里白白耗费青春,哀怨之情由此而生。而有幸被帝王相中的女子,也会有失宠的不幸,帝王的恩宠由“三千佳丽”共分,而女子的爱情却专给帝王一人。

王昌龄的宫怨诗,以极其哀怨的感情和深沉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长期幽居在宫中的女子内心的痛苦,如他的《长信秋词》,以失宠的班婕妤作为写作对象,表达了对被压迫在不平等婚姻制度下的女子的同情。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以环境的凄清衬托主人公内心的凄凉,愁苦之人,眼中所见,皆愁苦之景,所以视觉上的一切事物,因为涂上了悲伤的色彩,在主人公眼里便不再有生气。末句更是以听觉直击内心,用远处的滴漏声来刺激主人公此时伤心的心理,这句诗至少可以说明两个方面的现实:一方面,主人公一夜未寝,因为“思君不见”,难以入眠;另一方面,清漏声是代表了时间的流逝,王昌龄描写的也许是这些悲苦女子漫长的等待生涯中最平凡的一个夜晚,却也说明了她们的青春白白葬送在无尽的等待中的现实,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女子是寄予了极大的同情的。

再如第三首: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将“玉颜”与“寒鸦”对举,丑陋的寒鸦尚且能带有昭阳宫阳光的温暖,如花似玉的佳人却只能幽闭冷宫。就这样,王昌龄的宫怨诗揭示了“金殿”“玉阶”“珠帘”背后的黑暗和腐朽,表现出作者博大、深沉的同情心。

王昌龄的闺情诗,最著名的便是《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妙就妙在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一则富有深远意义的故事描写完整。一开始,诗歌描写一位天真烂漫的初嫁女子无忧无虑地登楼赏春,忽然她看到了路边的杨柳,青翠欲滴,春日的气息打动了她,不得不让她想起离家的夫婿,两人分隔,纵使春光再美,没人陪伴欣赏,也是遗憾。杨柳这一意象,在古诗中常有留别、追惜的意义,诗人借用这一意象,很直接地表现了少妇对夫婿的思念之情,更令她难受的,而夫婿的离开,是因为她自己要求他去追取功名,这便是她内心痛苦的直接来源。诗歌刻画了少妇由“不知”到“悔”的心理变化,诗短情长,逼真动人。

标签:唐代诗人王昌龄

标签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