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文章
2022-03-30 19:55:03 10
关于王勃的文章有哪些呢?对于这位文学大师,我们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关于王勃的文章(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王勃的文章 篇1
我与王勃在滕王阁上相会。千年的沧海桑田,时光如丸走坂的流逝,滕王阁几翻修修废废,王勃那冗长的背影却仍在阁上徘徊。你还在俯览"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的雍容景象吗?你还在聆听"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的曲调吗?你还在慨叹"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悲哀吗?你还在等待"云销雨霁,彩彻区明"的仕途吗?
年幼时,再寂静的清晨读你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十四个字间颠覆了时空,将短短的一瞬间变成了地老天荒。你像滕王阁上的一阵"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净,为君起松声"的清风,将凉意浸入我的灵魂,再蔓延至骨髓,一颗心随你韵动,飘到明月松间的滕王阁,愿意沉沦在你吟哦古调的林壑中,万劫不复。我相信,作为一个"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诗人,你不会有一座滕王阁兴衰的感叹,你的身影不是因阁的兴衰而兴衰的。你二十六年的生命及你不朽的灵魂将深深扎根于历史!
我问王勃,关于滕王阁,历代题咏也很多:钱起,刘敏求,辛弃疾……
为什么只有你的《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绝唱?
王勃笑而不语,目瞻远方,久久的凝望天际。我看着他那伟岸的身躯,想到了屈原,杜甫,陆游……他们都用跌宕之笔,抑扬深沉的内心那交织了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情感……豁然开朗!在那"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壮志难酬的困窘之际,还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自勉,不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吗?
我走下滕王阁,站在繁华街道上久久回望:看见王勃深邃的背影仍在徘徊;看到滕王阁的一片丹红;看到千古风流人物层出不穷……滕王阁郁结着传衍不息的民族魂、中华魂!
王勃的文章 篇2
在才子王勃提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写下这千古的名篇。黑暗的官场,满世的宦臣,影响已经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上,人们为钱,为利而奔波,却惟独王勃这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能够在尘世中绽放出高洁之美。它不与世人同污,年少得志的他看透了官场,他并非怀才不遇,而是有遇无欲。这是误会,是上天的误会。他错把一代高雅圣洁的才子安排到了一个黑暗迂腐朝代,塑就了一代才子悲惨的一生。还记得当初阎公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突显其文采,告诉在座的客人希望过一会儿下笔时都能谦逊一点。不料在大家都假意谦让时,王勃却主动提笔就作。阎公愤然离席,去卧室更衣,更完衣后,让人用笔墨伺候王勃。他自己就坐在王勃前面。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阎公闻之,默默不言,自认为王勃确实有些才能;最后当王勃颂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满座大惊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阎公服之,拍手叫好,极欢而罢宴。
王勃纵然有才,但他像莲一样高洁,当时的社会容不得高洁之人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下,王勃少年的那种放荡不羁,早已经被磨灭了。而留下的仅仅是“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孤寂与无奈。并不是官场不要他,而是因为他明白即使他成为所谓的“礼贤下士”,也不过是官场用来获利的一枚棋子罢了。他曾经故意在滕王阁诗中空了一句,阎大人让他填上,他说一字千金。难道他真的在乎这凡世的俗钱吗?他那只不过是把心中对官场的不满发泄于官员罢了。况且,若是别人,敢这样做么?也就是像王勃这样的不屈服于权威的人才敢如此吧?但当他真正填出这空的一句时,阎公感叹道:“此乃当世佳句,一字万金,不为贵也。况千金乎?此人乃当世奇才也!”长叹一声,予以其金,拂袖而去。后人观之,乃“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遂无不感叹者也!
王勃的文章 篇3
魏晋时期的左思,可能要算是利用名人炒作,获得成功的第一人。年轻时的他,由于出身寒门、长相丑陋,被人看作是个弱智。他整整花了10年工夫写下的千古名篇《三都赋》,起初却不仅不被人看好,而且还遭到“只能用来盖酒瓮”的讥讽。后来有人给他提议,请皇甫谧出面帮助推介推介,也许能很快改变局面。这皇甫谧是当朝众所周知的大名人。他既有东汉名将皇甫嵩这样值得荣耀的祖辈,又有文学大师、史学大师、医学大师的桂冠。他所著的《针灸甲乙经》早已名噪一时,乃华夏第一部针灸研究的专著。有这样一流名人的帮助炒作,成功无疑轻而易举。左思依此操作,请来皇甫谧为自己描写三国都城的鸿篇大赋作序做推介。事情果真不出所料。《三都赋》如星火燎燃之势迅速红遍京师洛阳,成为当时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文学著作。况且,由于一度印量过大,酿出“洛阳纸贵”的轰动效应来。
相比之下,王勃的炒作则让人感到带有一种明显的“痞气”。我们自古就有“穷书生、富商家”的说法,唐朝自然亦如此。王勃出于生计所需,应当时的南昌都督阎伯舆之邀,参加文人学士的约会,为腾王阁写序。善于心计的他,便趁此来了一番自我炒作。宴会刚结束,就当众将序文一挥而就,但他在结尾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中玩了一个小花招,将最后一句的中“空”字有意空着未填,便告辞走了。这下弄得满堂的文人学士,左猜右想,也没有找到适合的字句。
最后,阎大人不得不满足王勃索要千金的要求,将之招回,但他却淡然一笑:“岂敢空字走人,那空字之处就是‘空’字而已。”大家顿时眼睛一亮,异口同声地称妙。从此,这篇“一字千金”的序文,便引来无数文人学士的品读,成为永不凋谢的名篇。
在当今这样炒作横行的时代,人们对炒作普遍嗤之以鼻,可是从以上古人的“炒作秀”中我们可以看到,炒作并非都是坏事,我们拒绝那些弄虚作假的欺骗性炒作,但货真价实的适度炒作实际上却是一类推介艺术,理当另眼相看。
王勃的文章 篇4
读《滕王阁序》,往往被文中的才华吸引,被作者的气势折服。“初唐四杰”排第一的王勃,不要更多,这一篇文章就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当然,王勃的诗文远不止《滕王阁序及诗》。很多文章抒发了他的理想抱负,大概由于恃才傲物的缘由,官场上又是那么不得意,一贬再贬,小小年纪经历了未冠而仕到贬官流放的大起大落,以及青年早夭的生命历程。据说在王勃十四岁那年,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好像阎伯舆存了一点私心,想让自己的女婿一举成名,所以事先已经让女婿做了周密的准备。聚会上,备好了笔墨纸砚的阎伯舆,让众多的著名文人写点什么。大家心照不宣,没有人接受纸笔。传到王勃跟前,少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留下了笔墨。可以想象,那一刻的阎公,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这便是年轻的好处了。如果是个世故的成年人,即便是不知内情,看脸色也能够得知一二。偏偏少年不知情,又是初生牛犊,没有从众多大文人的推辞里,揣摩出点什么,而是泼墨挥毫,让我们有福气看到这样一篇文采飞扬的好文章。
文章起笔,似乎没有什么特点。紧接其后,便是对滕王阁地势的描写,对滕王阁周边景致的描写,由此生发开来,写出了古往今来的情怀,个人天地间的感慨。这篇文辞华美的《滕王阁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读来口角噙香的警言妙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等,抒情写景,相得益彰。
洋洋洒洒的一篇大文章写完了,他还写了一首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传说王勃写了这首诗,自己甚为得意,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句中,故意没有写“空”,留下了空格,绝尘而去。阎公看到这首不全的诗,赶忙让众多文人填空。“独”、“水”等字填进去,总有点不那么贴切,只得派家人追赶王勃。王勃对阎公的家人说,要用一千金来买这个字。少年疏狂,可见一斑!其实,空格隐藏了“空”字,玩笑而已。
当《滕王阁序》传到皇宫被唐高宗看到时,高宗连连惊呼“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及至唐高宗看到这首诗,更是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皇帝能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他因为王勃的《斗鸡文》贬谪了他,现在决定扫去成见重用他。可是没有机会了,王勃已经在一次探望父亲的归途中,溺水身亡。假如王勃不死,我们一定有眼福欣赏更多的精美诗章。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句子,怎么看都不是青少年的手笔。唐人对于诗文的训练,相比于今天的早教,不知道有怎样的不同。又是什么样的高手,才能教化出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天才。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圣杜甫对初唐四杰的评价,对他们的文学贡献和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对于讥笑王杨卢骆诗文的轻薄之徒,杜甫认为他们是一叶障目。当这些人“身与名俱灭”以后,初唐四杰的绚烂文章,却如同江河之水,万古不灭。杜甫的诗,名为“戏作”,实则非常严肃。
初唐四杰开创了新的文学风格。与王勃的风流倜傥一样,排名第二的杨炯有这样一句话传世:“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可见得,他对这样的排名,很有意见。大唐的诗文与大唐的文人一样,充满的个性的魅力。王勃,以少年文人,占据了这样的重要位置,何其幸也!
王勃的文章 篇5
王勃的一生王勃出生书香门第,六岁即能写诗作赋,十四岁便以出众的文采受到唐高宗的赏识而官拜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命官,可谓少年得志,富贵功名不可限量。
顶着“神童”的美誉,王勃的仕途经历一度顺风顺水。在此期间,他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巅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尤以一篇《滕王阁序》骈文最为世人所称颂,该作通篇文字对仗工整,以大量文墨铺叙了风景名胜滕王阁附近的人文景致,辞藻之瑰丽,大有汉赋之遗风,是后世普遍认可的王勃之代表作。
王勃一生光明磊落,然而盛名之下最易遭人嫉妒,加之王勃性格狂放孤傲,不通人情世故,因而朝堂之上亦不免受到政敌暗算。乾封二年,王勃因一篇《斗鸡赋》而受到同僚弹劾,称其有挑拨离间之嫌,唐高宗震怒,遂将其逐出长安,一度被称为旷世奇才的王勃顿时沦为被贬罪臣,不得不远离京师。
至咸亨二年,好容易在朋友引荐下当上虢州参军的王勃再度因年少轻狂而闯祸,竟将身犯重罪的'官奴曹达私下杀害,此案震动朝野,连累王父亦遭贬官。后因好友多番周旋,王勃虽性命得保,然而仕途之路却不得不就此戛然而止。
这世上若真有一种人生恍如烟花般短暂却霎那间光彩夺目,那王勃的一生,便是对这类人生最完美的诠释。上元三年暮春之际,王勃至交趾匆匆拜别老父之后,乘船回乡,当时正值初夏,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一代诗坛巨匠,就此殒命南海。
王勃的诗
王勃是初唐的著名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王勃擅长五律和五绝,流传于世的诗有80多首,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别》等等。
王勃的诗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同时又兼有新时代的气息,壮阔明朗而又不失慷慨激越,不同诗句间各有其独特的味道和意境。
王勃的古诗仅有10多首,如《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等等都是经典之作,在这些古诗中,王勃表达了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嘲讽,同时又饱含了对于穷苦大众的理解和同情,在这些作品中,王勃继承了六朝的华美辞藻,结合了乐府民歌的传统,给人以全新的境界感受。
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中的翘楚,虽写离别之情,却落脚于相互勉慰,意境开阔,少了离别的伤感嗟叹,多了文人雅士的豪气和才情。而《山中》《羁春》《春游》《临江二首》等五言绝句,则通过写景抒发情怀,表达对于未卜前途的迷茫和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和忧虑,也有的抒发的是千里羁客的情感,或是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或是伤春感怀,寄托理想。
王勃的诗不仅言之有物,更注重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的改进和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明代学者胡应麟赞誉王勃的诗为“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王勃与“三株树”的故事
初唐诗人王勃和他哥哥王勮、弟弟王勔并有才名,当时文学家杜易简称为“三株树”。后因作为对别人兄弟的美称。宋代楼钥《王提刑正功挽词》诗:“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王勃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初唐四杰中的佼佼者。他出生书香之家,从酷爱读书,自幼遍读诗书,6岁能写诗文,9岁时作《汉书注指瑕》,14岁考取进士,16岁已蜚声文坛。
王勃父亲王福畤教子有名,生有七子皆有文名。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因而名传天下被称为唐初文坛“三珠树”。父亲王福畤对这三个儿子也感到自豪,经常向别人夸奖自己的儿子。韩琬的父亲跟王福畤是老朋友,一次,王福畤写信对他说:“我三个儿子王勔、王勮、王勃,写的文章、词赋都清新俊逸。尤其是最小的王勃,写的最好。”韩琬的父亲回信给王福畤说:“晋代王武子有爱马的癖好,你有夸奖儿子的癖好。你们王家人的癖好,恐怕是太多了吧。我需要见到你的儿子们的文章后,才能确认他们写的文章是好是坏,值不值得夸奖。”王福畤收到信后,就将三个儿子的文章寄给韩琬的父亲看。韩琬的父亲和一些知名人士,读了王福畤三个儿子的文章后,感慨地说:“能生出这样的三个儿子,确实是应该夸奖啊!”
一天,王勃与两位哥哥王勮、王勔在院子里高谈阔论,父亲王福畴的朝中两位朝中朋友来家里做客,三兄弟非常有礼貌的跟两位大人行礼。父亲的朋友夸王勃从小就能作诗,便问他灵感来自哪里。王勃就说是自己书读多了,脑子比较灵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并说自己的目标是学习和借鉴前人的诗文,努力开创自己的风格。两位大人听说王勃写了《汉书注指瑕》,希望他能拿来看看。王勃说明了自己写作的理由并给大人们看了,两位大人看后不禁拍案叫绝,觉得王勃九岁就能指出大学问家的错误,称赞他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并告诉王勃父亲他们家里又出高人了。王勃并没有因二位大人的称赞而骄傲自满,仍然刻苦学习,作文练笔。
一次家里有客人来拜访,他们看见王勃研好墨后就睡觉都觉得非常奇怪,父亲王福畴就说这事儿子写作的一个习惯,往往是研好墨,上床蒙头构思,然后开始写作,一气呵成,客人们这才明白过来,并称王勃有独到之处。父亲陪客人闲聊,不一会,王勃就起来到书桌前,一下子就写了一首五言绝句。客人们过来看到王勃写的这首诗,惊叹不已,不禁赞叹诗写得非常好,并说王勃是奇才。
杜甫的从祖杜易简,曾经赞誉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为王家“三珠树”。后来王助、王颉 长大了,他们都有文名,“三株树”似乎变成了“五株树”。最小的兄弟王劝长大后也是一才子。三兄弟和弟王助都考中进士,做了官。王勔,官至泾州刺史,有诗传世。王勮,官历凤阁舍人、箕州刺史,为弘文馆学士。王勃,诗文最杰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文章 篇6
第一次开始这么认真地思考王勃。说来也好笑,很早就牢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名句,却从不知道它的作者王勃。说实话,初读《滕王阁序》,对于王勃,我是不喜欢的。不喜欢他拍马屁似的夸赞那个笔会和人,也不喜欢他大篇幅的描写自己。不过,有这种感觉只是因为我没读懂。可是无论如何,对于王勃这个神童式的人物,最初的感觉是不好的,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或许是觉得他自大吧!
可,当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王勃的生平和著作后,对他的感觉却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
没错,王勃的确自负,可自古天才有哪个不自负?六岁便能作文,九岁便能指出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中的错误,并写出《汉书指瑕》,,十二岁便毛遂自荐,“所以慷慨于君候者,有气存平心耳。”请求右丞相刘祥道举荐自己。呵!这是怎样的神童,有具有怎样的胆识啊!他有什么理由不自负呢?
总是觉得“神童”都是少年老成的,本应和邻家小孩一起丢沙包的年龄,却故作深沉的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可一篇《檄英王鸡》,却让我不觉他是远古的神童,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伙伴。也是啊,写《檄英王鸡》是的王勃正是十七八岁的年龄,同我们一样。文章里透露出的率真,斗气,还有一种说不出却很熟悉的感觉,让我觉得他好真实。然后就会想,如果子安就是我身边的一个男生,我会对他有怎样的感觉。我想,不会是喜欢,会是佩服吧!
《檄英王鸡》拿到现代,定会是备受欢迎的,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犯了皇帝的忌讳。高宗的心里正埋藏着一种担忧,那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们会自相残杀。喝彩就喝彩吧,写什么檄文,这不是挑拨离间么?不过,这应该也和子安才高遭妒有关。
远离那些“上游生活”的子安倒也轻松,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甚至还钻研起了医药。但他那样的个性,那样的才气,周围自会有许多不喜欢他的人。于是,一个曹达,险些害了子安的性命。
遭受两大挫折,子安能怎样?心情郁闷呗!可是二十几岁的年龄,总是乐观的呀,所以,那篇《滕王阁序》打动了多少年代,多少人!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子安的爱情,才子当配佳人嘛!可是除了电影《王勃之死》外,我找不到一个与此有关的线索。电影中的王勃为了救落霞姑娘参加那次笔会,可落霞还是死了,而王勃最后跳海自杀。我不觉得他自杀是真的,可我倒希望真有这么一个落霞姑娘而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千古绝唱也真的与她有关。如果是这样,子安27年的生命将会更唯美些吧!
电影中的落霞钟爱的舞剧《铜雀伎》里郑飞蓬与卫斯奴的爱情悲剧也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更加喜欢子安,喜欢他在剧中透露出对爱情的执着,尽管那其中满载着对现实的不满。当然,也因为总觉得,他是和我同龄的人吧!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王勃,率真,自负,还有一点点的可爱。
- 标签列表
-
- 作文
- 其他类
- 体裁作文
- 节日作文
- 高中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语文
- 美文
- 教育
- 句子
- 阅读
- 古诗文
- 文学赏析
- 大全
- 问答
- 读后感
- 写作指导
- 外语
- 外语课堂
- 名著阅读
- 字数作文
- 祝福语
- 词汇
- 爱好
- 唐代诗人
- 作文素材
- 学历类
- 瑞文网
- 交际礼仪文书
- 歌词
- 高考
- 散文
- 励志
- 观后感
- 古籍
- 计算机类
- 职场
- 造句
- 教案
- 外语类
- 资格证类
- 古诗
- 语录名言
- 阅读答案
- 人物作文
- 书画
- 学科教育
- 句子大全
- 日常行政公文
- 总结
- 课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知识
- 宋代诗人
- 板报大全
- 成语大全
- 近义词
- 诗词
- 工作总结
- 初一作文
- 手抄报
- 诗
- 试题
- 优美句子
- 节日庆典
- 职业技能
- 诗句
- 好词好句
- 诗歌
- 春节
- 现代作家
- 关于什么的作文
- 事务文书
- 名言语录
- 求学指南
- 高校排名
- 素材
- 自然作文
- 教学设计
- 书信函范文
- 词语
- 学生范文
- 大学
- 对联
- 读后感大全
- 演讲稿
- 琴棋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文艺体育
- 乐谱
- 赏析
- 学习资料
-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