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作文 >作文大全 > 正文

年糕的来历

2022-03-30 18:01:32 10

年糕的来历图片

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关于年糕的来历,希望有所帮助!

年糕的来历

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饿了就捕捉其他动物充饥。可到了严冬季节,兽类大多都躲藏起来休眠了。“年”饿得不得已时,就下山伤害百姓,攫夺人充当食物,使百姓不堪其苦。

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称“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下山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饥不择食,便用人们制作的粮食条块充腹,吃饱后再回到山上去。

人们看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的一关,平平安安,又能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粮食条块是高氏所制,目的为了喂“年”度关,于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为年糕(谐音)了。

历史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水稻的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

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

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

年糕的故事

过年吃年糕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年糕是过年必备的节日食品,据说是从苏州传开的。它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楚国大夫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意欲借兵伐楚。吴王不同意,伍子胥便杀了吴王,率兵攻破了楚国京城郢都,另立新吴王即位,伍子胥也受封申地。为了防止侵略,伍子胥带人修起了著名的阖闾城。城修好后,他对心腹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可在城门下掘土数尺,自可找到食物。”不久,伍子胥遭陷自杀身亡。越国乘机伐吴,战事连绵,申地饿殍遍野。危难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它制成一种食物,度过了难关。这种食物就是后来所说的年糕。以后,人们在腊月里,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子胥,同时也取“年年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制作方法

将糯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的`像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朝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有经验的年糕师傅说,要想做出好的年糕,最重要的是注意水和油的运用。除此,糯米粉是否纯也很重要,一般市场上买的糯米粉大多是掺杂了别的米粉,所以吃起来不够软糯。年糕应直接用糯米做,为的是保正年糕的纯正度和原汁原味。做年糕很简单,年糕可以做成很多种口味,但都是在最基本的原味年糕上加入个人喜欢的其它材料,如红枣等。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标签:学习资料科普知识

标签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