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找作文 >作文大全 >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2022-03-30 17:59:25 14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图片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段对话,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注释

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8、亦然:也是这样。

9、无如:没有像……。

10、加少:更少。下文“加多”,更多。加,副词,更、再。

11、好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

12、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13、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14、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15、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

16、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

17、走:跑,这里指逃跑。

18、或:有的人。

19、以:凭着,借口。

20、笑:耻笑,讥笑。

21、直:只是、不过。

22、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23、无:通“毋”,不要。

24、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25、谷:粮食的统称。

26、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

27、数罟不入洿池: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深。

28、鳖:biē,甲鱼或团鱼。

29、斤: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30、时:时令季节。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行。

31、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32、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33、憾:遗憾。

34、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

35、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21世纪一亩二分多。

36、树:种植。

37、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用作动词,穿。

38、豚:tún,小猪。

39、彘:zhì,猪。

40、畜:xù,畜养,饲养。

41、无:通“毋”,不要。

42、百亩之田: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个男劳动力可分得耕田一百亩。

43、夺:失,违背。

44、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45、庠序:古代的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五百户为党。庠,设在党中的学校。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大学。庠,xiánɡ。

46、教:教化。

47、申:反复陈述。

48、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悌,tì。

49、义:道理。

50、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

51、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52、黎民:百姓。

53、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

54、未之有:未有之。之,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55、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

56、检:检点,制止、约束。

57、涂:通“途”,道路。

58、饿莩:饿死的人。莩,piǎo,同“殍”,饿死的人。

59、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60、岁:年岁、年成。

61、罪:归咎,归罪。

62、斯:则、那么。

标签:古籍古诗文

标签列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