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2-03-30 17:52:59 4
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
【课文提示】
1.题解。刻舟求剑:“刻舟”在船上刻记号;“求剑”寻找剑。
2.《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我国第一部理论散文总集。
【补充词释】
其:他,楚人。
所从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
【自我测试】写出“和”的各个读音,并且分别组成词语:
我和你一起去(hé )
他附和大家(hè )
和面做馒头(huó )
和药(huò )
这副牌我和了(hú )
【理解课文】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翻译楚地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里。
原文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翻译急忙在这只船上刻(记号),说:“这里(就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原文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翻译船停了,他从自己刻的`地方跳入水中寻找剑。
原文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船已经走了,但是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不也是糊涂吗?
【朗读课文】
【课文分析】
楚国人乘船渡江,不小心把剑掉入水中,他不是马上潜水寻剑,而是在船帮上刻个记号,等船停后才去寻找。剑却沉到江底,而船已向前行驶,这怎么能寻着剑的踪影?
这则故事,后人称之为“刻舟求剑”。作者通过故事,说明情况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开失败。这就叫“因地制宜”。
【思考问题】
6.《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7.《刻舟求剑》分几个层次?
(课文分两个层次:
一是写刻舟求剑的故事。这个层次,又有三层意思:
①先写事情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再写事情的经过: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③后写事情的结果: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是写作者的议论,指出此人的糊涂可笑。这是未能找到剑的关键: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最后的一个反问:“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引人深思,给人启示。)
8.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要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因地制宜,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 上一篇:《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
- 下一篇: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标签列表
-
- 作文
- 其他类
- 体裁作文
- 节日作文
- 高中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语文
- 美文
- 教育
- 句子
- 阅读
- 古诗文
- 文学赏析
- 大全
- 问答
- 读后感
- 写作指导
- 外语
- 外语课堂
- 名著阅读
- 字数作文
- 祝福语
- 词汇
- 爱好
- 唐代诗人
- 作文素材
- 学历类
- 瑞文网
- 交际礼仪文书
- 歌词
- 高考
- 散文
- 励志
- 观后感
- 古籍
- 计算机类
- 职场
- 造句
- 教案
- 外语类
- 资格证类
- 古诗
- 语录名言
- 阅读答案
- 人物作文
- 书画
- 学科教育
- 句子大全
- 日常行政公文
- 总结
- 课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知识
- 宋代诗人
- 板报大全
- 成语大全
- 近义词
- 诗词
- 工作总结
- 初一作文
- 手抄报
- 诗
- 试题
- 优美句子
- 节日庆典
- 职业技能
- 诗句
- 好词好句
- 诗歌
- 春节
- 现代作家
- 关于什么的作文
- 事务文书
- 名言语录
- 求学指南
- 高校排名
- 素材
- 自然作文
- 教学设计
- 书信函范文
- 词语
- 学生范文
- 大学
- 对联
- 读后感大全
- 演讲稿
- 琴棋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文艺体育
- 乐谱
- 赏析
- 学习资料
- 语录